原标题:老城古韵新风打动中外记者
中外记者漫步前门三里河,了解城市更新变化。 张维民摄
【资料图】
“走读中国·走进北京老城区——见证东城区古韵新生”采访活动28日举行。来自俄罗斯、古巴、日本、匈牙利等国家的30多名中外记者来到前门三里河畔,走入颜料会馆,感受北京老城古韵新风。
早春二月,水清河畅、鱼翔浅底,前门三里河畔一片勃勃生机。从长巷头条北端步入三里河公园,既能看到老北京的青砖灰瓦、胡同风情,又可同时欣赏江南水乡常见的青砖石桥、袅娜静逸,感受“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古都意蕴。河道绵延向前,飞檐斗拱的凉亭、古色古香的木栈道、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映衬着三三两两依水而立的民居,记者们频频按动快门,记录这片诗意美景。
前门三里河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随着时代更迭,三里河河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的兴盛风貌不再。
近年来,为了留住老城记忆,恢复老城原有肌理,东城区启动前门三里河的整体改造提升,还原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再现了“水穿街巷绕前门”的历史景象。
“太美了!”记者们一路看、一路拍,并采访沿街居民,了解他们的新生活。家住三里河公园附近的居民丁淑凤每天早上都会到三里河公园遛弯儿,顺道在胡同里的主食厨房带份早点。“去巷口的微风市集买菜,跟老街坊拉两句家常,等中午再用全电厨房的灶台做一桌美食,生活质量提升了不少。”丁淑凤介绍。
沿三里河河道一路向东,青云胡同中坐落着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从外观看,这是一幢青砖二层建筑,朱红色的窗棂透着古朴,进门便是一座传统戏台。颜料会馆是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于明代所建,是历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的晋商会馆之一,历史上集祭祀与观戏功能于一体。
午后,一台雅致而经典的演出在颜料会馆上演。中国传统器乐演奏巧妙融入西方现代音乐,为观众带来一场古今碰撞、中西融合的视听交响……记者们拍照、鼓掌,采访、记录这座会馆的生动故事。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目前,东城辖区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56处,包括37处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集中坐落于前门东区。”东城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自2021年7月起,东城区对颜料会馆等一批会馆旧址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会馆有戏”惠民文化演出,“会馆有戏”序幕全面开启,一批批“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走进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让数百年历史的会馆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自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的记者Iramsy Pereza表示:“我们在前门三里河看到了中国为了推进城市更新所做的努力,而且这里还保留了本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为大家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东城区方面表示,未来,在做好会馆保护的基础上,将持续推动会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