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有风来丨万玛才旦,用电影承载幻想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5-09 07:17:24

潮新闻 记者 沈听雨 李娇俨

5月8日,一条消息让许多人都不愿面对:中国著名藏族导演、编剧、作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万玛才旦,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凌晨在西藏逝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讣告,图片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一时间,整个电影圈乃至文化圈都蒙上了一层悲痛。 

消息很突然。就在刚落幕的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万玛才旦还担任了“注目未来”单元国际评审团主席,并参加了评审工作。他的新片《陌生人》也才杀青不久。而翻看他的朋友圈,在5月7日下午17点23分还更新了一条消息,配图是三张格杰白玛导演的《礼物》海报,配文是“祝贺年轻的电影人!”

万玛才旦的朋友圈截图

一直以来,万玛才旦都致力于创作藏族题材小说、拍摄藏族题材影片。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更传递了对生命、人性、信仰等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从此,浙江乃至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失去了一位真诚待人、孜孜以求的创作者。

“一路走好!”短短4个字,满寄着大家的哀思。

01

万玛才旦,1969年12月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先后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

1991年,万玛才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汉语小说集《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等,以及藏语小说集《诱惑》《城市生活》等,曾获青海文学奖、花城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其作品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

2002年,万玛才旦开始电影导演工作。2005年,他因长片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引起影坛关注,斩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此后,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作品,陆续受到国内外各大电影奖项的青睐。

万玛才旦,记者 吴煌 摄

藏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曾这么称赞他:“万玛才旦创造了藏民族的电影和小说双子座的高峰。”

可以说,万玛才旦是第一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出身的藏族导演,他也被称为“藏地新浪潮”的领头人。不仅因为他的作品对故乡有着深入而细致的描述,让我们对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更重要的还有,他鼓励并引导一批藏族年轻人走上电影创作的道路,他会有意识地保持一种纯粹性,团队中从导演、美术到摄影、剪辑,都有藏族人的身影,如今部分已能进行独立创作。

看他镜头下的藏地,并非观众固有印象中的蓝天、雪山、草原、湖泊,而是一幅幅徐徐展开、极具人间烟火气息的真实藏区生活画卷。万玛才旦曾说过,藏地是一个精神上的故乡,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的故事,讲述和藏文化有关的精神家园,也在一直讲述故乡的变化。

万玛才旦导演作品《撞死了一只羊》海报(图源:@电影撞死了一只羊)

导演王家卫曾作为监制和万玛才旦合作过影片《撞死了一只羊》,他如此评价:“万玛才旦电影的迷人之处,在于可以深看,也可以浅看。浅看,是宿命,深看,是解脱。”

一直在记述藏地的万玛才旦,通过一部部作品向大家呈现了不同视角的西藏,那是一个个糅杂了历史和时间进程沙砾的、有质感的时代故事。

02

万玛才旦的影片是有鲜明风格的。

他偏好固定机位、长镜头,在广阔的天地间,人永远是小小一个。2020年12月的一次放映会上,曾有一位北大学生询问他这种偏好的原因,当时万玛才旦说,他希望能形成一种客观的视角,让观众可以自己来选择关注的点。

他用这样大量的固定镜头和长镜头,形成了极具个人标识的美学特征。这是一种东方式的简朴,却让情感表达更为密集。

比如,《撞死了一只羊》中有个场景是这样的,雪天,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位货车司机正在赶路。雪过,天晴,货车司机仍在赶路。十几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车中音响放出的藏语版《我的太阳》和金巴不着调的哼唱。

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剧照(图源:@电影撞死了一只羊)

极简的画面,却充满了迷幻气质。这个关于救赎和彻底救赎的故事,在万玛才旦的镜头里变得更加写意挥洒,硬朗粗犷的藏地风貌也有了几分柔软慈悲,透露出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作品如其人。

生活中的万玛才旦,也始终温和有礼、斯文儒雅。

我曾在去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电影展现场见到他。采访时,他有问必答,回答简短却能点到要点,但却很少主动开启话题。后来才知道,在圈子里的万玛才旦,也以寡言著称。有人说,聚会聊天时,他常常也会被一句话击中,然后开始出神、想故事。

万玛才旦,图片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回看他的经历,小时候,他独自在山里放羊的时候,就常常陷入幻想。他曾说:“我从小就是一个更多活在主观世界的人”。而后来,他选择用电影,承载了自己的幻想。

正如电影《气球》,故事最初的来源,就是还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时,万玛才旦在中关村附近看到街上飘着一个红气球,觉得特别美好。如此,一个关于特殊年代藏地女性在现实和信仰之间的生育困境的故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十余年后,又被拍成了电影。

这或许就是属于万玛才旦的藏地精神。

03

从青海到北京再到浙江,万玛才旦一直在行走着。他希望把藏区的变与不变、把对电影的热爱、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藏地的小乡村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2021年年底,他作为人才引进,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的在编教授、博导。

他说,拍了那么多年电影,一直有个愿望,想把这些年来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正好遇上中国美院成立电影学院,加上这里创作氛围好,他既可以教书也可以从事电影创作。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影展等原因,他来过杭州很多次,非常喜欢这里。他对杭州的了解,最早是从初中读的《西湖民间故事》中知道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还有断桥、雷峰塔,以及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一年多的时间,万玛才旦在中国美院电影学院一学期有三四门课,教编导基础、电影创作实践与方法等课程,主要带研究生。此外,他还成为了各类艺术影展等文化活动的常客。

万玛才旦在中国美术学院,图片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万玛才旦跟杭州的缘分还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2019年,他就带着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来杭州举行首站路演,当时一共跑了四个影院和观众互动。那年,著名作家麦家也来到现场,称赞这部影片“就是奔着艺术片来的,故事很简单,但故事里装的东西让我很欣赏,有导演、编剧的艺术匠心在里面”。

2020年11月,万玛才旦又带着电影《气球》来杭,影片还是当年杭州青年影展的开幕片。而在2022年底,他首次在杭州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个人影展,也成为他电影作品的一次集体亮相。

不仅如此,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评审现场,在场专家也对于万玛才旦的作品赞不绝口。最终,经过审读委专家实名投票,他发表于《收获》2021年第3期的短篇小说《水果硬糖》也在列其中。

5月8日下午,得知万玛才旦离世的消息后,包括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中国美院等在内的圈内人士纷纷发文哀悼。不少人用万玛才旦去年才出版的新短篇小说集《故事只讲了一半》配文:今天,我们一起告别一个独特的导演、编剧、作家。

万玛才旦短篇小说集《故事只讲了一般》,图片源于封面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