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邛窑:成功复原釉下彩工艺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05 07:14:42


(资料图)

唐代青瓷褐绿双彩刻划莲花纹大盆。邛崃市博物馆供图

前不久,位于四川邛崃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了揭牌仪式。邛窑遗址成为继三星堆、金沙之后,四川的第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说起邛窑,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唐时极盛,宋末方衰,烧造历史绵亘800余年。邛窑开创了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工艺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邛窑在四川分布很广,如邛崃十方堂、瓦窑山,成都市区的青羊宫窑、琉璃厂窑,都江堰的玉堂窑,等等。其中,邛崃十方堂窑址面积大、窑包多、时间延续长、器物流传广,是邛窑的典型。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是依托十方堂窑址而建。十方堂窑址具有代表性的1号龙窑,长达42米,宛如一条长龙斜卧在窑厂中心山体上。窑床坡度为15度至17度,是古代斜坡龙窑的科学坡度。

“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邛三彩即邛窑生产的三彩器。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属于陶器,釉上施彩,主要作为随葬品,以大型动物或人物雕塑居多。邛三彩的工艺比较先进,达到瓷器的烧造温度,主要采用釉下彩工艺,多为碗、盘、杯、罐及小件雕塑等日常生活用品,种类丰富。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湖南长沙铜官窑是中国釉下彩瓷的发源地。邛窑与铜官窑的器物,在装饰风格、工艺流程、产品形态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被后世称为“姐妹窑”。邛窑比铜官窑“年长”数百年,由出土器物可以看出,邛窑经历了从低温瓷到高温瓷、从釉上釉下彩瓷到彩绘瓷的发展过程。不少专家认为,铜官窑的彩绘瓷应是吸收了邛窑的经验和技术。考古学家俞伟超曾指出,唐代邛窑在制作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认为,邛窑的高低温釉下彩、三彩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

邛窑的工匠不仅掌握着先进工艺,在器物设计上也颇有巧思。最有趣的,当数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省油灯。目前已知最早的陶瓷省油灯就出自邛窑。省油灯瓷盏中空,侧有小孔,可通过小孔往里注水,利用水的蒸发降低瓷碗温度和油温,从而减缓油的燃烧速度,降低油耗。宋代诗人陆游的《斋居纪事》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节能效果如此出众,可见古人的智慧。

宋末,邛窑的熊熊窑火熄灭了。邛窑的衰落有其自身因素。当地瓷土铜铁含量高、延展性不足,烧出来的器物相对厚重。十方堂窑址一度被当地人称为“蛮碗山”,“蛮”即有“粗大”之意。这与宋代细腻典雅的审美情趣渐不相容,逐渐失去了竞争力。20世纪30年代,邛窑被重新发现,引起考古界和古陶瓷研究者们的重视。如今,沉寂千年的窑址重现华彩。邛陶烧造技艺成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试验,人们成功复原了古邛窑的各种高低温釉下彩工艺。每年一届的邛窑柴烧艺术季,吸引了不少外地的陶瓷艺术家。

立足本土,突出自身文化特色,邛窑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金字招牌,能为邛窑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5日 07 版)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